博古架始見于北宋宮廷,最初只是安放在大庭中。隨著在上層社會的流行,博古架進入大戶人家后,它也從大庭、客廳逐步進入內廳和書房。
直至清代,博古架達到了登峰造極的興盛時期,民間也普遍出現了博古架,并與清扶手椅同被公認為最富有清式風格的家具之一。

在端莊典雅、文化味兒十足的中式家具系列里,博古架起著“畫龍點睛”的作用,有存古賞今之意。
博古架發展至今,造型大小皆能適應現在各種家裝風格,成為客廳和書房的靈魂點綴。
博古架的由來
博古架是一種專門陳列多件古玩珍寶的木制柜架,可同時陳列多件古玩珍寶,故又稱“百寶架”、“多寶架”。

“博古”的意思為“通曉古事古物”,成語有“博古通今”一說。博古架之所以被稱為博古架,主要是取“通曉古事古物”的寓意。
博古架一般分為上下兩段,上段為架,分出許多形狀不同的空格,空格中可陳列各種古玩。下段是有柜門的小柜櫥,用來儲藏古玩器具。
博古架開始作為宮廷、官邸的陳設器具時,體積是非常龐大的,幾臺博古架,可以一列排組成山墻那樣,起到“屏風”的作用;特大者,一臺就像一堵墻。

架內分成若干個高低長短不一的框格,有正方形、長方形、菱形、扇形、六角形、曲尺形、半圓形等千姿百態的形狀,多者可達上百格,供陳列幾百件珍玩,除各種青銅器、玉器、漆器、瓷器、陶器等古董外,也放置書畫卷軸。
博古架的優勢
大氣雅致

博古架常出現在書房、客廳等為收納古物所用,多以反圓的構架形式出現,以大小,落差的格子代替了博古架較大的體型,不僅不會顯得笨重反而更加空靈別致。
其形狀有扇形、圓形、長方形、馬蹄形等整體簡雅大方,在文雅中賦予了一份貴氣。
便于收納
博古架的妙處在于高低不同、錯落有致、大小各異的鏤格設計,由多個鏤格承擔了博古架的外型,也更有了收納東西的用處。

除各種青銅,玉器,漆器,瓷器,陶器等古董外,也可放置書畫卷軸。故又名為“十錦槅子”,“集錦槅子”,“多寶槅子”。
分割空間
博古架的雅致精美,并不妨礙很多人將它用作隔斷,分割空間來使用,有著等同于屏風的作用。
同時在視覺上起到了不錯的分割作用,它錯落、參差的格子開啟了新奇、獨特的意境,呈現出豐富、張弛、有序的視覺效果。

博古架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文玩,即使在現代社會,仍然具有它的實用價值,如果你也喜歡博古架身上散發的古老韻味,不妨也購置放在家中用來存放物件,還能提升家中整體空間布局的格調,可謂一舉兩得!